自性住佛性」及「至德果佛性」與「根本無明」
三者之體、相、用、因、緣、果….
「自性住佛性」及「至德果佛性」與「根本無明」三者之體、相、用、因、緣、果,為何?又三者之彼此關係為何?
[淺釋 一]
「自性住佛性」者,即是一般所言之「菩提自性」、「真如本性」、「如來藏」、「佛性」、「本心」、「自性」等等不同明相,說法雖異,其理不二。
「自性住」者,自性無住無不住,所以稱之為「無住處涅槃」,或「性淨涅槃」,佛性之特質為「常、淨、真、實、善、可見、可證」,其體性本空,其相妙有,因此稱之為「真空妙有」,於妙有之中具足根本般若之智,即所謂「根本智」也,當無明盡時,即能妙用恆沙,此為其「用也」。
「菩提自性」是因是果,非因非果,是緣非緣,畢竟空性,猶如虛空,不生不滅,不增不減,非一非二,清淨無染,與萬法同體,無有二相,即所謂「絕對不二之實相」,如此「妙有佛性」有情眾生本是具足,即「自性彌陀」也。
「至德果佛性」者,即「佛果佛性」也,亦可稱為「法身佛性」,經由「引出佛性」階段之修行,十度萬行圓滿而成就佛道。其體性為空,圓滿報身即其妙有之相,此時 萬德莊嚴成就一切種智,妙用無窮,通達無滯。其特質為「常、樂、我淨、真、善、盡」。非因(站在果位而言)是果,是因(站在因位而言)是果,非因非果(站 在因緣法而言),是緣(站在對立法而言),與虛空法性同體,無有生滅,永恆常住,無有增減而遍一切處,即所謂的「法性身」、「無上大涅槃」也。
「根本無明」,或稱根本業識、阿賴耶識、無始無明、異熟識,其體性是生滅增減之無常空性,其相為不淨微細之粗相,具有意識生滅之作用,是因緣生滅法,與清淨細相之佛性同體,非一非異。
[ 淺釋 二 ]:
“ 無明業識 ”與“ 自性住佛性 ”本是一體.一般稱為“神識”.二者皆隨緣而來﹐只是“ 無明業識 ”由 (粗因) 而生“自住性佛性”卻是由 (妙因) 而生﹐所以前者為“無常之生滅法而後者為”無有生滅之常法‘。所謂的“ 轉識成智 ”即是 轉化一切種識為一切種智 而證無上大菩提﹐成就佛果。
所謂的三佛性﹕
(一)自性住佛性 菩提因﹐
(二) 至德果佛性 菩提果
(三)引出佛性 菩提緣﹐有如是“ 妙因緣 ” 因此有如是“ 妙菩提果 ”﹐ 佛說 “ 萬法從緣而生.從緣而滅 ”﹐若廣而言之.所指者﹕即是” 佛性之妙因緣 ” 與 “法性之粗因緣 “也。
“ 因中有果﹐果中有因﹐因果同體 ”﹐有時 “ 因即緣﹐緣即因 ”﹐“ 緣即果﹐果即緣 ”﹐簡言之﹐因 .緣. 果 . 有時是同體的﹐然而﹐法性當體即空﹐無有二相﹐所以萬法有 非常非無常﹐非有非空之說﹐即所謂的 “ 一合相 ”﹐因此前面所言之法相皆不可有所 “住” 也。
對於所言之 “三佛性 ” 不可名為 “三種佛性 “﹐智者雖然知道是方便權說﹐然而一般人可能會誤解其義,而認為佛性有三種﹐那就與經典所言 “一佛乘”﹐”一實相”之理相違背了。
[ 三佛性者 ]是以佛性所處之時間.階段.或狀態而言﹐也就是以心靈的清淨或污濁程度方便言之﹐或說斷惑證真的開悟過程﹐而權巧設立”三佛性之名”﹐猶如河水之 因 ﹐經由淨化處理之 緣 ﹐而得純水之 果﹐即是 “佛果”也﹐以上說三 是凡夫之見或聖者方便所言﹐其實三者一也
萬佛同體本無二 豈有二相之理
此即﹕萬法唯心造﹐法界唯心現之妙義。
[ 結論 ]:本議題主要是針對 ” 心法 “的研討, 若能徹底瞭解其 玄妙之義理即能了知 ” 絕對不二之中道義 ” 或是 “一實之道”對於弘法護法有莫大助益﹐但願法界有情見此文者﹐皆能法喜充滿﹐走向見性成佛之道。